13年专注耐磨陶瓷耐磨陶瓷管道生产厂家
全国咨询热线:13906435336
产品展示

一等奖告别空缺的背后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健)今天,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连续空缺6年后再度产生。由西北工业大

时间: 2023-12-29 22:27:57 作者: 雷竞技入口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健)今天,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连续空缺6年后再度产生。由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主持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由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双双获奖。这两个获奖项目都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

  由于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双”空缺,这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格外引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走出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际前沿性材料的道路,对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将发挥重大作用,潜在市场价值每年约10亿元。此项目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航空航天器制造能力的新型热结构材料,能够完全满足航空航天器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我国是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涉及高性能炭/炭刹车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前,炭/炭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只有美、英、法三国能生产,它们垄断了国际市场,并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中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新的先进的技术及装置实现了炭刹车副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高技术封锁,确保实现我国数百架进口大型干线飞机炭/炭刹车材料国产化和国家航空战略安全,在国防上更具重要意义。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开辟了我国高性能航空炭刹车制造新产业,而且对航天、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分析,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正在慢慢地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科技资源配置突出重点,人才成长、创业机制逐步完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开始形成等,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空缺6年之后再次产生的主要原因。

  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黄伯云创办的校办企业,目前正在生产由他主持研制的炭/炭航空制动材料。“这一材料的研制在最后几年能够迅速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博云公司通过开发汽车制动材料及钨合金等赚取利润,提供了经费保障。”兼任博云公司总经理的熊翔教授说。

  今天,“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撬开了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大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黄伯云为主的科研团队的拼搏创新,也离不开中南大学科研体制的变革。

  2000年3月,为激发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保障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减少科研成果被浪费现象,中南大学出台《关于落实国家的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政策的实施办法》,其核心是两个70%:技术类非货币性资产入股时所获股份的70%给予对非货币性资产形成起直接作用的科研人员;结余的科研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股70%。黄伯云举例说,比如新办一家公司,教授以成果作价100万元入股,其中的70万元归教授本人;结余的课题经费100万元拿去入股,其中70万元属于课题组成员。

  “两个70%”的政策在学校引起震动。有人说:“科研人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利用国家的科研仪器,凭什么获70%的收益?这不是让国有资产流失吗?”

  黄伯云却不这样认为:“科研成果是人做的,如果人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国家设备就会空置,人员也会闲置,科研成果也被白白浪费,这才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他还形象地提出“椅子理论”:一把椅子,放在那里,它只是一把椅子,年月一久,就陈旧了,不可能增加一点价值。如果这把椅子上市,它就成了资产,不仅能保值,而且还会升值。

  虽然有人反对,有人观望,但“两个70%”的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不可阻挡―――只要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以前书屋中皓首穷经的学者,转眼就能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两个70%”解放了科学技术人员的手脚。一批院士率先行动。“由于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旧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学校蕴藏的巨大的智力和技术资源被快速激活。”黄伯云说,“科研成果就像流水线生产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又为科研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5年中,中南大学累计获得25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发明、进步、自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项目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由原来的7个发展到现在的17个。

  如今,“3个最大流失”的理念在中南大学深入人心:科学技术人员无研究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最大流失;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是学校国有非货币性资产的最大流失;科研实验设备不能充分的利用是学校国有有形资产的最大流失。

  “有时做实验到深夜,大门关了,我们就爬墙出去。”年近七旬的女院士张立同谈起当年的情形,禁不住笑了,笑声中透出一种轻松与欣慰。

  1991年初,在美国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空间站结构材料研究的张立同回到西北工业大学,近两年的国外研究经历,以及对航空航天材料发展新趋势的判断,使她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新方向,逐步坚定了发展“具有类似金属断裂行为的连续纤维增韧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决心和占领这一高技术领域的信念。

  为了在我们国家发展连续纤维增韧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张立同到处呼吁,四处奔走争取经费,却没有正真获得支持。他们开始体会到这项事业的艰难。课题组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因陋就简自制了一台热压机,1992年的冬天西安特别冷,为了调试热压炉,他们在冰冷的实验室度过了春节。

  可1993年的“全民经商风”又给课题组带来新考验,是放弃航空材料研究去搞开发,还是坚持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向?“咱们不可以散伙,既要做教授,还不能做穷教授”,“要发挥群体力量去赚钱,稳定队伍、积累资金、等待机遇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烈讨论后,大家形成共识。课题组齐心协力,当年就在高温陶瓷材料的应用开发上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挣来的钱,还研制出一台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小型设备,正式拉开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序幕。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很快有了结果,初步的性能数据令人鼓舞,也迎来“九五”的发展机遇。经过不懈努力,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终于被列为国家科研课题,而意想不到的困难却接踵而来。当把实验型技术与设备向工程型转化时,一次次失败几乎使课题组丧失信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们师生五六人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却做不出一炉性能合格的试样,“九五”课题中期检查时,差点被亮黄牌。“当时,徐永东教授差点哭了。”对当时的情景,课题组成员记忆犹新。

  然而,失败更能增加强者的斗志。他们先后做了四代设备,试验了400多炉次,整整用了“一千个日日夜夜”,在1998年底终于制备出第一批性能合格的试样,1999年突破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设备的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据新华社)

  国家技术发明奖设立于1979年,设一等奖和二等奖,授予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不授予组织)。“重大技术发明”应当具备3个条件: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经实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从1998年到2003年,该奖项连续6年出现空缺。(实习生 程曦整理)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90643533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0533-5559778

二维码
线